六年级下册语文

六年级下册语文《1 北京的春节》原文电子版带拼音朗读音频

版本: 人教版部编版
年级: 六年级下册
出版社: 人民教育出版社

语文朗读宝提供1 北京的春节原文电子版,带拼音朗读、写字表、识字表、词语表,生字组词,搭载智能AI语音技术,轻松线上预习、复习,助力语文成绩飞速提升!

切换课文

更多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学功能

    写字表

    词语表

学习要求:会认、会读、会写、会组词、会造句
轿
偏旁
笔画15
学一学
写一写
读一读

释义

  • 1、含有酸味的调味品,液体状,用高粱或米等发酵酿制而成,也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。品种甚多,因其酿造原料与方法不同,有玫瑰米醋、白醋、香醋、酒醋、麸醋等。醋不仅可用于调味,还有助消化、杀菌等作用;
  • 2、比喻嫉妒
    醋意醋劲。
  • 1、(饺子、饺儿)一种中间有馅,包成月牙形的面食。
  • 1、铺平,展开
    摊牌摊场把被子摊开晒晒。
  • 2、设在路边、广场等地方的售货处
    摊位摊贩水果摊。
  • 3、分担
    摊派分摊。
  • 4、碰到,遇上,落到(多指不顺心的事情)
    这些事怎么全让他摊上了
  • 5、量词,指摊开的糊状物
    一摊血一摊泥。
  • 6、烹调方法,把糊状物倒在锅中摊成薄片
    摊煎饼摊鸡蛋。
  • 1、搅和
    搅拌拌料。
  • 2、争吵
    拌嘴。
  • 1、古代一种弦乐器。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地,又名秦筝。 
  • 2、风筝,一种玩具,用竹蔑等做骨架,上糊纸或绢,牵线可以在高空放飞。风筝装上哨子或弓弦,会迎着风发声。

词组

  • 词语
    排骨
    油盐酱
    添油加
  • 成语
    添油加
    油盐酱
    半瓶
    争风吃
  • 词语
  • 成语
  • 词语
  • 成语

教材例句

  • 1、吃咸的,浇上麻油、蒜泥、陈;吃甜的,撒上炒芝麻、拌上槐花蜜。
  • 2、家里人轮番用、酒、黄酱、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帮我又擦又敷,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。
  • 3、这时候,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,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排骨。
  • 4、把蒜瓣放到高里,封起来,为过年吃饺子用。
  • 5、到年底,蒜泡得色如翡翠,也有了些辣味,色味双美,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。
  • 6、谁帮妈妈上街去买一瓶
  • 1、然而,爸爸没有吃我买的子,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,便直奔医院。
  • 2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,即使没有子吃,也必须买杂拌儿。
  • 3、第二天早晨,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:“映儿,本来我答应今天包子给你爸爸吃,现在看来不行了。”
  • 4、“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子煮给你爸吃。”
  • 5、把蒜瓣放到高醋里,封起来,为过年吃子用。
  • 6、到年底,蒜泡得色如翡翠,醋也有了些辣味,色味双美,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子。
  • 7、在北京,过年时,家家吃子。
  • 1、我们走过去,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,脚上没穿鞋,地上淌了一血。
  • 2、有一天,我一如既往地背着马草走向他的书
  • 3、吃完粽子,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,领我到小上吃了碗热豆腐脑,我叫他也吃,他就是不吃。
  • 4、守书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。
  • 5、卖不出马草的日子,我就强制自己不去书
  • 6、这些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。
  • 7、从腊八起,铺户就加紧上年货,街上增加了货子——卖春联的、卖年画的、卖蜜供的、卖水仙花的等等,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。
  • 8、那人失望地一手,并叹息了一声。
  • 9、光是画上的人物,就有好几百个:有从乡下来的农民,有撑船的船工,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,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,有走江湖的医生,有摆小贩,有官吏和读书人……
  • 10、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,任人游览,小贩们在庙外摆儿,卖茶、食品和各种玩具。
  • 1、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儿生意,所以每每独出心裁,制成各样的冰灯,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,把顾客招来。
  • 2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,即使没有饺子吃,也必须买杂儿。
  • 3、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,上慢慢地吃,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来喝。
  • 4、他说:“用肉汤饭可以吗?”“不可以。”
  • 5、假如爸爸妈妈嘴,有时是玩笑的嘴,他也会认真起来,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,阵线十分鲜明,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。
  • 6、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,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着锅里的矿渣。
  • 7、他说:“用肉汤饭可以吗?”
  • 8、槐花饭是用大米槐花蒸的。
  • 9、可是,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,小哥儿俩开始起嘴来。
  • 10、孩子们准备过年,第一件事是买杂儿。
  • 1、丫头们听见放风,巴不得一声儿,七手八脚,都忙着拿出来:也有美人儿的,也有沙雁儿的。
  • 2、他想了想,就扎了一只风
  • 3、丫鬟们出去瞧时,帘外丫头子们回道:“一个大蝴蝶风,挂在竹梢上了。”
  • 4、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,他确定足够牢固,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
  • 5、线实在太短了,他的风只能飞过屋顶。
  • 6、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起在空中。
  • 7、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,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,好像是太阳光,于是他放下风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。
  • 8、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——风、空竹、口琴等,和年画。
  • 9、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,自己坐在椅子上,手拿两只大风,叫人点火发射。
  • 10、众丫鬟笑道:“好一个齐整风!不知是谁家放的,断了线。咱们拿下他来。”
  • 1、伸出双手紧紧握,热情的话儿说不完。
  • 2、第一天,大家有说有笑的,有人还热情地询问她先前在哪儿上的学,有没有参加过市一级的竞赛,那架势就像是个户籍警。
  • 3、那里的小伙子,热情俊朗,浪漫风趣。
  • 4、春天来临,少女时代的我热情而活泼,在鲁西北那片绿色的田野上,我又吹起口哨,我的口哨带着弧线从这边飘向那边。
  • 5、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,它强烈,奔放,令人精神振奋,红紫烂漫的春天,活力充沛,生气蓬勃。
  • 6、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,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。
  • 7、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女人,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,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。
  • 8、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,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,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,让你吃个够。
  • 9、可是,到了严冬,不久便是春天,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
  • 10、我又用欢快的口哨呼唤大白狗,它一听见我的口哨就会像一匹小白马,从村里热情万丈地飞跑到我身边。
  • 1、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,自己坐在椅子上,手拿两只大风筝,叫人点火发射。
  • 2、丫头们听见放风筝,巴不得一声儿,七手八脚,都忙着拿出来:也有美人儿的,也有沙雁儿的。
  • 3、他想了想,就扎了一只风筝
  • 4、线实在太短了,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。
  • 5、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,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,好像是太阳光,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。
  • 6、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——风筝、空竹、口琴等,和年画。
  • 7、众丫鬟笑道:“好一个齐整风筝!不知是谁家放的,断了线。咱们拿下他来。”
  • 8、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。
  • 9、丫鬟们出去瞧时,帘外丫头子们回道:“一个大蝴蝶风筝,挂在竹梢上了。”
  • 10、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,他确定足够牢固,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
  • 1、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,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,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。
  • 1、在老年间,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,从一擦黑儿,鞭炮就响起来,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,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。
  • 2、街头巷尾,鞭炮之声不绝,人们载歌载舞,欢庆胜利。
  • 3、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,不许间断,鞭炮声日夜不绝。
  • 4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,我的眼眶润湿了,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,镜面模糊了。
  • 5、天一擦黑,鞭炮响起来,便有了过年的味道。
  • 6、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,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,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,哪一家都灯火通宵,不许间断,鞭炮声日夜不绝。
  • 7、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。
  • 8、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,又放鞭炮,从黎明到清早,全城鞭炮声不绝。
  • 1、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,只是眨眨眼,把尾巴甩几甩。
  • 2、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:双方正在对打,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,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,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,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,唯恐在一眨眼间,谁就把对方给“杀”了。
  • 3、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,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,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,在向她眨眼睛。
  • 4、过了二十三,大家就更忙了,春节眨眼就到了啊。
  • 5、开始练习的时候,飞卫对纪昌说:“你要想学会射箭,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。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,不能眨眼!”
  • 6、一眨眼,到了残灯末庙,学生该去上学,大人又去照常做事,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。
  • 7、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,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,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。